海洋經濟邁向價值鏈高端,水聲通信技術是關鍵
前言:
陸地網絡已經進入成熟發展階段,但水下卻依然是一片“處女地”。而未來將是海洋的時代,更是智慧海洋大數據的融合。
海洋將是全球新的增量空間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4月28日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突破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
截止2018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2327億元,同比增長4.63%;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全深圳市GDP的9.6%。
其中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更是占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總值近六分之一,深圳有涉海企業7300多家,約占全省24%,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美經濟貿易戰的根源點其實在于有限的存量空間里面的激烈競爭,而海洋將是一個無限的增量空間,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助力海洋強國的建設,這不僅是對深圳,更是對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其核心在“灣”,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
2019年10月開始,深圳積極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凝聚“雙區驅動”動力,建成社會主義的先行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
據初步統計,2017年深圳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1630億元,同比增長約10%。到2020年,深圳將產值目標設定為3000億元,幾近翻倍。
水聲通信技術是關鍵
“通信+計算”技術是核心、是基礎、是靈魂,為構建海洋網絡空間基礎設施提供了充分的技術和理論研究基礎,從而適應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需要。
智慧海洋大數據是智慧海洋的神經中樞,要實現對各種資源的集約利用、各種海洋數據資料的交互融合和智慧挖掘。
而水聲通信作為目前水下最合適的無線通信方式,在整合海洋大數據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的作用。
打造水下移動平臺自組織網絡,還可集成海洋感知、智能控制、數據分析、數據融合與可視化等技術,與水上通信構成“空天地!币惑w化通信網絡。
水下無線通信網絡技術是智慧海洋大數據的先行者,也是海洋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其廣泛應用將推動深圳市乃至我國在海洋國防、海工裝備、海洋科學觀測、海洋監測與預警等領域的發展,也將帶動水下機器人、潛水消費、海洋漁業等行業的產業升級。
此外,發展水聲通信定位技術應借鑒網絡思維,要有數據和服務,而海洋大數據的關鍵是最后的處理和決策,而非數據本身。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