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被收購,哈啰單車還有獨立存在的必要嗎?
文丨黃芳華 編輯丨吳大郎
出品丨牛刀財經
曾經的三大共享單車企業ofo、摩拜和哈啰,其中ofo一地雞毛,押金要退到百年后,而摩拜被美團收購整合后,于12月4日終止服務。
共享單車瘋狂的2017年,巨頭的加持看中的是線下的流量入口以及支付場景。如今“三折其二”,對于唯獨剩下的獨立企業哈啰單車,還有獨立存在的必要嗎?
頻繁嘗試新業務,哈啰難突圍
實際上,哈啰近年來一直不斷嘗試新的業務,但發展的并不順利。
不久前,哈啰新業務社區團購“哈啰惠生活”被報道已經停止服務。在所有互聯網巨頭都在爭搶社區團購之時,哈啰退出社區團購并不是知難而退,而是很難達到盈虧平衡。
今年上半年哈啰在山東淄博和濰坊上線社區團購業務,開團最多時超過1000個。與巨頭們大規模開城,不限投入不同的是,哈啰只在個別城市進行了嘗試,并草草收尾。
這其中的原因在于兩方面,
一是單車領域經營積累并不能轉化為生鮮、零售的優勢;
二是對于一家長期虧損、盈利無望,且已經過了風口期,資本不再瘋狂投入的企業,無法調動大量資金對新業務進行投入。
這兩方面的不足,對于哈啰新業務的嘗試來說是陰影,因為這關系到的不止是團購業務,還有諸多其他。
哈啰從單車業務出發,今年嘗試了許多新業務。
社區團購之前,哈啰出行在4月上線了專注“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飲等到店服務;5月份緊跟滴滴的跑腿業務,測試了“哈啰快送”,主打小件物品遞送;8月,上線火車票業務;今年10月底,哈啰出行開始在廣東省中山市試水自營網約車項目。
除了電單車是與單車關聯度較高的業務外,四輪業務的順風車、大出行的票務,還有物品配送的貨運,都與此前哈啰擅長的領域大相庭徑。
同樣都是出行,業務邏輯和難點卻完全不同。
一個例子是,哈啰的順風車本想在滴滴順風車業務暫停期間“偷襲”,但結果是業務不合規導致被約談。
哈啰順風車上線后,曾發生詐騙案、偷拍乘客等問題,并且“附近訂單”功能偏離順風車本質。
12月7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哈啰等順風車平臺公司進行的提醒式約談,涉及到以順風車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業務、用戶頭像顯示性別、開展長途城際服務等方面存在安全風險隱患。
順風車的難點,在哈啰身上完全體現,坑點幾乎全部踩中。
此外,緊隨著滴滴跑腿上線的哈啰快送等業務,涉及到運輸服務,與當前的包括外賣和快遞系的即配形成強競爭,哈啰更是毫無競爭力。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