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體檢,不該成為擁擠、潦草的代名詞
互聯網時代的體檢,便捷高效,卻不應該成為擁擠、潦草的代名詞。
2020年11月底的一天,在北京海淀區某體檢機構預約了一套體檢服務的李梅早上8:20到達體檢地點時,看到20米以上的取號排隊隊伍和體檢大廳里如同火車站一樣人山人海的狀況時驚呆了。
今年因疫情,單位暫時取消了常規的團隊體檢,她便和朋友一起團購了一個原價兩千多優惠折扣后不到七百元的體檢項目,預約時發現,環境較好的一家朝陽區體檢機構2個月以內已經預約滿,為了不拖太久,她和朋友就選擇了海淀區這家離家不遠的體檢中心。
不同于她以前經歷過的團檢環境,這個體檢中心在一座大廈的地下一層,本來就密不透風的環境里,密密麻麻好多人,因存放衣物的柜子早已存滿,大家都抓著衣服背著包,坐著站著排著隊。
抽血區一共5個窗口每個窗口都排了至少10個人,耗時最長的彩超室男賓區有3個、女賓區有4個、VIP區有一個,但因人數太多,座位也早已坐滿,站著排隊的人也越來越多。
李梅和朋友的體檢包含常規項目、血檢、胸部CT、腫瘤標志物檢測、各臟器彩超、女性TCT+HPV、動脈硬化等,因為不像以往團檢時每個門口液晶提示牌顯示姓名或者號碼,很多項目需要人力排隊,期間不能走開不方便上廁所,李梅和朋友感到極為不便,她們商量了各自排隊做不同項目的方法,以便于自己的某個檢驗項目完成時可以臨時頂替對方在隊伍里的位置讓她離開一會兒,去喝水憋尿或者趕緊做一項排隊人少的項目。
幾個小時后,已接近午后13點,李梅和朋友已經疲憊不堪,但其中一個朋友的彩照和胸部CT還沒排到,一些等候彩超的女賓被挪到了VIP區等候,盡管那里的醫生已經出去吃飯。
周圍不少人開始煩躁,頻頻問導診護士,為什么這么多人預約在這一天,排隊時間太長了。
護士無奈地說,這個中心本來就難以容納350人以上,但現在一天的預約量甚至達到450人,護士和體檢醫生也很累,“但是沒辦法,這是公司的設計,估計老板也是為了多盈利唄,不過我們確實也太累了!
01
流程之惑
“你為什么不去公立醫院呢?”
聽到了李梅后來的抱怨,有朋友這樣問她?墒巧弦淮卫蠲穾е改冈诠⑨t院體檢時,也是被各科室分散、消耗體力,且各種報告出結果時間不同,需要再次掛號等醫生解讀等過程所累。
而且趁著年輕,她覺得專業機構的常規體檢也可以反映出身體大致問題,“總比不檢強”。
只是這一次,她不僅對流程感到很累,也對不少項目尤其是腹部彩超過程中醫生的快速完成感到有點擔憂。
果然,她后續收到的體檢報告令她有點疑惑:
子宮左附件區未見明顯異常,右附件顯示不清。
為什么是顯示不清?她回想當時,應醫生要求兩次補充喝水,憋尿到快憋不住了才去做的子宮及附件彩超,而醫生只快速給腹部的一側來回推了幾下B超頭,另一側沒做。
“醫生是專業的,可能是從一側就能看出全部吧?”她當時是這么想的。
事后,她決定再去三甲醫院做一下子宮及附件彩超。
事實上,購買了體檢套餐去體檢機構的很多人,都和李梅有著類似的心理:雖然體檢機構的一些設備比不上醫院,檢查也不那么仔細和深入,但勝在不用來回跑,基本一個上午就能完成,檢總比不檢強。有些個別項目需要醫院復檢的話,那就再去醫院掛號檢查。
這樣的心理需求也帶來了專業體檢機構數量的暴漲。
2016年之前,公立體檢中心還占據著國內體檢行業80%以上的市場份額,民營體檢機構所占的市場份額不到20%。但隨著多元化、個性化體檢需求的迅猛增加,國內民營體檢機構所占市場份額正在逐年上升。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體檢市場規模已達到1700億,雖然諸如欠薪、誤診、盲目夸張等負面消息也時常見諸報端,但不影響體檢機構的快速擴張。目前我國共有1.96萬家體檢相關企業,2017年以來,行業經歷了一輪爆發式增長,2019年新注冊量已達到5665家,同比增長52%。2020年前三季度數據有所下滑,新注冊企業也達到了2064家。
來源:企查查
從易觀的一份2019年中國體檢行業圖譜上也可以看到,體檢行業已經從公立醫院+專業機構,演變為資源提供方、體檢機構、健康管理工具、第三方服務提供方形成的體檢產業大生態局面。

圖片新聞
技術文庫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